OLE开店不达预期、BHG利润下滑320%:精品超市的风往哪里吹?-ca򉍤-11-29 04:36
在消费升级的预期下,精品餐馆曾被视作细分市场下最不具潜力的一个业态。国外有Whole Foods Market、Eataly这样主打有机食品和客户体验的洋教练;国内则构成南有OLE、北有BHG的双巨头格局。而预示着这两年传统餐馆在门店升级上的不遗余力和一些诸如盒马鲜生、永辉精标等新的入局者的冲击,精品餐馆早就沦为一片红海。 2月9日,Whole Foods Market(全食餐馆)发布了2017财年的业绩预期,预计同店销售额最多有可能上升2.5%,并且证实了将要重开9家门店的消息。这家被国内零售业视作模板的精品餐馆,正在经历竞争激化和销售增长速度上升的困境。 日子伤心的不只全食餐馆,此前,华润万家声称要在2016年将旗下高端业态BLT与OLE的门店数量扩展到80家,但截至目前,BLT与OLE的门店数分别为23家与38家,其中BLT在北京重开两家门店,可以显现出增长速度不约预期。某种程度在北京市场,主攻BHG精品超市业态的北京华联近期附上了2016年三季度净利润下降320%的惨淡业绩。 因为把握住国内中产阶级兴起的先机,利用区别于传统超市业态的进口商品、高端食材、体验式消费等特性很快发展。但时至当下,随着新的试水者大大涌进,精品餐馆这步棋,或许跑到了内忧外患的一步。 如果将BHG、OLE等正式成立时间较早于的精品餐馆比作第一梯队,那么永辉Bravo精标店、绿地集团旗下的G-super等品牌随时都就让守住前辈们的市场份额,在再加一些门店数量较较少的新兴品牌,精品超市业态早就沦落一片红海。 然而,饿狼更加多,肉却未必有多少。随着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成熟期的中高端客群反而对精品餐馆明确提出了目前无法符合的市场需求。他们渐渐瓦解了对进口商品盲目崇拜的阶段,取而代之的是对低价值商品的执着,也就是在其日常消费中容易取得、品质较高的差异化商品。